“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简称“大基地”)正在加速。 目前,第一批大型基地项目已进入生产高峰期,第二批大型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第三批大型基地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沙沟黄”地区是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随着大规模基地建设的推进,已成为能源领域的新蓝海。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今日(18日)宣布,投资建设的4个大型风电基地项目已全部投产,总装机容量310万千瓦。
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风能资源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一,太阳能资源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022年起,内蒙古已获批库布其北部、库布齐南部、乌兰布和、腾格里4个“沙格皇”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每个基地规划新能源1200万千瓦,支持燃煤发电约400万千瓦,建设内蒙古西部至京津冀、库布其至上海4条特高压输电通道、乌兰布和至京津冀、鲁、腾格里至江西。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明确到2030年,我国将规划建设风电、光伏基地,约占总装机容量的4.55%。 数十亿千瓦。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提出,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构建多能源格局配套清洁能源基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图为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风电项目。摄影/张科
第一财经记者从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获悉,该公司投资建设的四个大型风电基地项目包括乌兰察布风电基地首批120万千瓦就地消纳项目和100万千瓦风电项目。通辽输变电工程。 上海寺至山东特高压输电通道阿拉善基地西盟5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国家电投40万千瓦风电项目分别位于扎鲁特腹地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旗草原、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 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10万千瓦,分布于阿拉善盟李古台镇和乌兰布和等荒漠化严重地区。
其中,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项目是全国首个大型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示范项目。 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 项目采用“就地消纳+外送”的方式推进项目实施,首批120万千瓦就地消纳项目将纳入第一批国家大型风电项目名单2021年太阳能基地建设项目,将消纳蒙西部电网。 目前,120万千瓦就地消纳项目已成功并入蒙西部电网。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36亿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9000吨。 吨,烟尘排放量1500吨。
通辽100万千瓦风电输变电工程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草原腹地。 区域中心距通辽市约80公里。 该项目发出的电力将通过扎鲁特-青州特高压输电通道送至山东电网消纳。 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当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为山东省提供约29.91亿千瓦时的绿色能源电力供应。 年产生的清洁电力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2.5万吨,减少烟尘排放275.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排放量256.7万吨。
西盟5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西盟特高压外电二期风光互补基地工程重点配套项目,是保障内蒙古自治区应急能源供应的重点工程。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 总占地面积2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6.4亿元。 所发电力送往锡林郭勒盟胜利特高压集电站。 江苏、山东。 项目投运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约12.48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5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2.8万吨。
国家电投上海圣殿至山东特高压输电通道阿拉善基地4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大配套项目,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蒙古电外送”走廊之一。国家和自治区。 这也是内蒙古首条开工建设的特高压直流线路。 该项目位于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荒芜草原上,总投资105亿元。 通过上海寺至山东±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送至山东电网消纳。 项目满负荷并网后,每年可为山东输送清洁电力10.95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标准煤约33.6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6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3,747.37吨。 排放量约3867.82吨,烟尘等有害物质排放量约4526.96吨。
据测算,四大风电基地项目满负荷运营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约89.3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82.12万吨,减少碳排放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53.91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排放280.76万吨,对于促进区域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为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光伏项目。摄影/张科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底,公司投运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超过700万千瓦,较2022年翻一番,新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50%。
业内专家表示,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开发风电、光伏,可以更好地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土地、基础设施、运维等成本。大规模基地建设的推进,将带来显着的增量。新能源发展。 预计2023年全国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2亿千瓦。
针对如何规范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风电、光伏开发用地,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问题,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土地管理通知》明确提出,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土地空间规划紧密衔接,鼓励利用未利用土地和现有建设用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 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建设大型光伏基地; 对难以复垦修复的油田、气田和煤矿塌陷区,推动非开垦地区光伏基地规划建设。
通知还要求,项目选址应避开耕地、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特殊自然景观价值和文化识别区、天然林地、国家沙化土地封闭保护区(光伏发电输出线路)允许项目穿越国家沙化土地(封闭保护区)等; 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还应当符合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